酒吧文化|日本人值得学习

发布于:2015-10-11 15:28
 


日本人贞末良雄在纽约的麦迪逊大道上开了一家"镰仓衬衫"

如果你在寻找美国最好的波本威士忌,丹宁牛仔裤或者汉堡包,去日本吧,那里的设计师正在用各种狂赞的细节重塑我们的文化.
几年前,我在东京中心区代代木的地窖酒吧里,喝着冒着泡沫的札幌冰啤酒,而旁边的上班族则对着电视高举着杯子,上面正播放着老鲍勃·迪伦的演唱会,画质非常模糊,很明显是盗版.酒吧的名字叫回首来时路(My Back Pages), 来自鲍勃·迪伦的一首歌名.实际上,鲍勃·迪伦是这个酒吧得以存在的理由.日本歌迷来这里,看他的演唱会录像和听他的唱片,重温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生活,那是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能够亲身经历的生活.当听到另一个版本的铃鼓先生(Mr. Tambourine Man)在扩音器里响起,而那些醉熏熏的日本歌迷跟着合唱起来时,我想这是多么奇怪的一个场景啊.
现在,美国文化对日本影响已经是远超出了快餐加盟店、连锁商店和流行文化产品,简直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经年累月对美国文化的痴迷不仅为电影大片和百威啤酒带来更广阔和更优质的市场,而且在今天的日本也能找到很多美国文化更考究的版本,也让美国文化能够有一个双向交流.今年早些时候,总部位于大阪的三得利,一家因旗下的威士忌控股公司而出名的日本财团,宣布收购了比姆公司(Beam Inc),从而把美国两大著名波本威士忌品牌占边(Jim Beam)和美格(Maker’s Mark)纳入旗下.日本人对外来文化有着完美的模仿和改造能力,而且不局限于鸡尾酒、美食和服装等美国产品,甚至有些技艺精湛的法国菜主厨和手法娴熟的那不勒斯披萨制造师实际上也是日本人.日本人的视角拥有一种特质,能让他们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妙之处,然后再在本土完美地独辟蹊径."我们在日本看到的是大家追求的都高度一致,就是精通一门技艺并力臻完美." 在佛罗里达大学教日本史的莎拉·科芙纳(Sarah Kovner)说,"这是传统艺术所追求的,这是原宿街头上肆意打扮的年轻人所追求的,这也是遍布日本的餐馆老板所追求的."
很容易忽视日本对外来文化的重新改造,而把这当作一时狂热或某种衍生文化,就如同人们从巴黎到曼谷都在笨拙地模仿布鲁克林的美国新时尚达人,日本也不过是邯郸学步而已.不过,日式美国文化的最佳例子并不是对我们文化的单纯复制.他们自成一格,他们对事物消化和改良的水平之高是在美国极为罕见的.他们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提供了一块由外国反射回来的清晰镜子,让我们能更好地去审视我们的文化.
波本威士忌
我几个月前去了大阪,我东京的朋友尼克·科尔迪科特( Nick Coldicott),敦促我去光顾一家他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波本威士忌酒吧,吕仁酒馆(Rogin's).因为信任尼克对酒的眼光,于是我乘通勤列车去了守口,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从大阪中心出发大概需要半个小时.我一出站就看到一个霓虹灯牌,用英文写着吕仁酒馆.里面灯光昏暗,有一个长长的木头吧台,下面放着上百瓶酒,美国爵士音乐的旋律从后面那台古董自动点唱机上悠悠传出.
几乎每一瓶都是波本威士忌,其中零星夹杂着黑麦威士忌和酸麦芽威士忌.我看到五花八门的酒,从19世纪的陈年老酒到旁边带着模糊出口标志的占边再到旁边的标准版的杰克·丹尼尔(Jack Daniel).巽诚一郎(Seiichiro Tatsumi),一个年长的男子,身穿考究的调酒师衣服,从阴影中走出来并用英文跟我打招呼.我告诉他我是尼克的朋友,他从柜台后拿出了一瓶酒."你要尝一下1904年份的美酒吗?"他问道.

巽诚一郎在自己的吕仁酒馆里享受着波本威士忌和雪笳

他轻轻地旋开瓶盖,分别给我和他自己倒了一杯.我呷了一小口,这是一个我从没听过的品牌.巽说,这是为肯塔基的一家酒店专门定做的,只做了一次.酒精度数很高,口感却如丝一般柔滑.不像葡萄酒或年份波特酒,波本威士忌在瓶子里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味道失真.所以,现在喝的就跟一百多年前人们所尝的几乎一模一样,我把这当成一个品尝和经历过去味道的机会.
"我第一次喝波本威士忌是在丽嘉皇家大酒店的地下酒吧,那是大阪一个很出名的老地方."巽说."后来我花了好几年时间去把美国文化中心里能找到的关于波本威士忌的所有资料都读了一遍.我写信给肯塔基和田纳西的酿酒厂,试图让他们允许我去参观.我甚至向美国大使馆求助,最终我在1984年获得了参观机会.参观那一刻我就爱上了美国,从那时算起我来回美国有上百次了.我目前在列克星敦有房子,在肯塔基我甚至已经被授予上校的称号."
我问他是怎么搜集到这么多的陈年波本威士忌."我开车走遍了整个美国,在一些偏僻的路上,特别是在夜里,可以远远看到贩酒店的招牌在黑暗中亮着," 他说."我经过每个贩酒店都会停下来,不仅自己在陈列货架上大肆搜索,还让店员去彻底搜查地窖和储藏室,不放过任何有年代的东西.我说不上来有多少瓶酒是用这种法子搜集到的,可我会品尝每种波本威士忌,如果味道对我胃口就会多买一点."

巽诚一郎在美国小路上开着车收集到的陈年波本威士忌陈列在吕仁酒馆里

第二天,我前往大阪市中心附近的另一个波本威士忌酒吧Tonen(日文注音,意为"十年"),是一个上班族流连喝酒的地方.这是一家波本威士忌大师的酒吧,巽最初就是在这里学习的.几个商务打扮的人蜂拥而入,其中一个要了一杯大概是最昂贵和最稀有的当代波本威士忌Pappy Van Winkle,一瓶要花上超过1000美元.把这瓶发烧友最爱的波本威士忌倒进杯子时,调酒师大大露了一手,他把窄口杯子放平,快速打着漩地把酒倒进去,然后才把它递给点酒的人,很明显是这帮人的老板.然后他走了过来,我们谈起他的那些陈年佳酿,我看到他的眼里闪动着光芒.对于在肯塔基或田纳西的人来说,这可能被称为怀旧,但你会对你从不了解的时间和地点怀旧吗?这两个日本波旁威士忌的朝圣地代表了一种肆无忌惮的想象力.
回到美国,从曼哈顿到路易斯安那,我致电各个波本威士忌酒吧,他们的回答几乎分毫不差.我们有陈年的波本威士忌,但不是所有都是上年份的.然后我打电话给基思·比艾萨克(Keith Biesack),他是火炭4号 (Char No. 4)的酒类主管,而火炭4号可能是纽约最棒的波本威士忌酒吧,我问为什么没人在美国收集上年份的酒."直到最近还没有人提过他们想喝新酿波本威士忌以外的东西."他说,"你希望通过品尝陈年老酒去发掘它的过去的想法,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想法."
我在想,那并不是在日本,我在想象, 25年前巽驾驭着车子在美国南部的小路上飞驰而过的景象,他发现了那些酒,他发现了那些只有他才懂有多珍贵的酒.
爵士音乐
很多年前,有个朋友带我去武士吧(Samurai),东京新宿区的一家爵士酒吧.酒吧主人是个俳句诗人,他站在吧台后面,被上千只或微笑、或招手的招财猫雕像团团围着.他有一台老式摄影机,可以把镜头对着正在播放的唱片封套,然后他再把图像投影到墙上去.武士吧有自己的特点,但不是那种稀奇古怪的地方.爵士酒吧和它的近亲,爵士喫茶店,即是欣赏爵士乐的咖啡馆,是录制音乐的圣地和追求高保真度的人的梦境,他们提供了一种只是单纯地去用耳朵聆听的爵士乐体验.
为了弄明白现在日本的爵士乐文化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在东京找到了詹姆斯·卡彻波尔(James Catchpole),美籍移民和爵士乐专家,拥有一个非常日本的绰号"OK爵士先生"."喫茶店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因为东京的公寓太小,播放不了音乐,"卡彻波尔说."进口唱片非常昂贵,爵士喫茶店是城里唯一的地方可以让爵士乐爱好者去听他们喜欢的音乐."这些咖啡馆成了爵士乐爱好者的藏身之处,他们在这里可以放松自己,听新唱片,并从爵士乐高阶爱好者身上学习自由爵士乐的趋势.到了60年代,当爵士乐与日本大学的反传统运动结盟,爵士喫茶店就成为轰动日本的学生抗议活动的组织中心.当然,日本人已经无须到酒吧或咖啡馆去听爵士乐了."那爵士喫茶店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我问卡彻波尔."我们去综合艺术茶房看看便知."他说.
东京的小咖啡馆、小酒吧和小餐馆是出名难找的.虽然有一个配备GPS的iPhone,一份打印出来的地图,还有附近大使馆的守卫警察的帮助,我还是花了半个小时在四谷(Yotsuya)的后街上徘徊寻找,四谷是一个离新宿不远的东京住宅区.然后,我转过拐角,就看到了综合艺术茶房明显的标志.像综合艺术茶房或鲍勃·迪伦酒吧之类场所之所以能够生存和甚至有时候生意还不错,是因为东京的迷你酒吧、咖啡馆和餐馆文化.一个只有八个座位的酒吧在纽约就显得非常狭仄,但在东京有至少三个夜生活街区几乎全部由八个座位的酒吧组成.无论你对什么着迷都可以凭此开了一家酒吧、咖啡馆或餐馆,因为你并不需要太多的支持者.
当我踏入综合艺术茶房,戴着一顶灰色报童帽的老板福地史人(Fumito Fukuchi),招呼我进来.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来自瑞典的自由爵士单簧管演奏家,正对着一帮日本人用英语发言.我告诉福地我是"OK爵士先生"推荐来的,他点头表示欢迎并给我上了一杯冰啤酒.这是个小小的地方,绿色灯罩的台灯亮起来了,把温暖又柔和的灯光洒在了他播放的唱片封面上,我问福地是怎么想到经营综合艺术茶房的.
"直到2007年我还是一个在IT行业工作的上班族,"他一边跟我聊,一边有条不紊地清理、检查和准备下一张唱片."逛爵士喫茶店是我的爱好,"他说,把我领到一张咖啡桌旁,上面摆满了东京各大爵士喫茶店搜集来的火柴盒.他拿起一个火柴盒念道,"老鹰,这是我去的第一家爵士喫茶店.就在四谷这边.我十几岁在北海道时就读过老板关于爵士乐的书,当我一抵达东京,马上就冲向了老鹰." 福地匆匆翻过许多的火柴盒,那都是些关闭已久的爵士喫茶店.而他所知道的所有爵士喫茶店,他告诉我,都是由比他年长十到二十岁的人所经营着,而他现在是41岁.
当目前技术的进步已经能够让独自一人听爵士乐也变得轻易时,问题就显而易见变成了为什么还要费劲出来和别人一起听唱片.我环视了一下房间,看到大家被综合艺术茶房收集的唱片吸引到一块,马上就找到答案了.整个城市国际爵士音乐家、本地工人和爵士乐发烧友都汇集到这里,是因为他们享受一起听音乐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在随身听和iTunes时代之前成长起来人所推崇的,至于下一代是否还珍视这种体验那就无法断言了.
工作服
舘野高史(Takashi Tateno )在位于冈山郊区妻子的美发沙龙上面有个简单的工作室,他在里面设了一间办公室,冈山是日本中部的一个中等城市.在时尚圈,冈山最为人所知的是,世界上最好的丹宁牛仔布产自这里,这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使用织布机的年代.
可舘野并不是丹宁牛仔布的佼佼者.他的品牌叫工人(Workers),吸收了从1900年到20世纪60年代各种美国工作服装的元素,如铁路夹克、帆布大衣、法兰绒衬衣和膝部双层加厚的裤子.此外,他还痴迷于美国服装制造工人在全盛时期以工业规模生产这些高品质服装的各种技能、技巧和工具.

"工人"里的这件夹克反映了这一系列的重点是重塑二十世纪美国的工作服

在开始把这些想法转化为自己的品牌之前,舘野花了几年时间去做衣服并在一家工厂打工.同时,他做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日语网站,一心一意地追求以前美国工作服制造商为旗下品牌制造衣服时使用的计划、模式和程序的相关知识,这些品牌包括Crown,W.M.Finck和Can’t Bust ’Em..舘野去了美国好几次,对档案进行筛选并联系那些已结业的工厂继承人,询问他们是否还有父辈生意方面的资料,买下那些他心爱的旧衣服,以便日后对版型进行详细的分析.
舘野把我迎进他楼上的工作间,这个房间堆满了各式服装,有他收集到的工作装Boglioli(男装著名品牌)的当代意大利夹克,还有工具,包括舘野买来的一台古董铆钉机和老式缝纫机配件.因此,他雇来为他生产服装的工厂就能够跟足1924年或1942年的精确标准,用回当年的工具.


老式纽扣的使用增加了美国工人服装的真实感

"当我学会了缝纫,尝试着自己去做衣服,我开始意识到这项工作是多么的复杂,要怎么样的出色的技能水平才能产出数量如此庞大的高质量服装,"舘野说."这些都是在美国工人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知识和最熟练的技术的那个时代生产的."
他所推崇的那种熟练的技术已经在美国基本消失,这是服装生产转移到国外和服装工人再也找不到工作的结果.可是,他察觉到身边年长的日本工人有着精湛的缝纫技能.于是他意识到如果能发现隐藏在这些旧服装里的制造秘密,他就能在冈山制造出这种服装,甚至也许会比原来的更好.
对工匠的崇拜深深植根于当代美国城市文化里,个人的理想是手工做一条牛仔裤或领带,去感受织物的最微小的细节、做工和质感.舘野服装的时代重拾的并不是寂寞工匠的单一创作,而是以工人的技术为基础,集合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和加利福尼亚工厂的共同努力,生产出成千上万的高品质服装,并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出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理想化的美国工人,听起来像是从老式学校联盟广告文案中消失的东西,今天在美国几乎都找不到了.
汉堡包
多年来,松本幸三(Matsumoto Kozo)在东京拥有并经营着一个烹饪洋食的餐馆,洋食是西餐在100多年前传入日本时日本的汉字写法.幸三有个机会去美国为日本投资者管理餐馆,他搬到了洛杉矶并住到一个叫魔法城堡的陌生小旅馆里,只需往上走几个街口就到好莱坞的旅游区了.
有一天在泳池边上有一个大型烧烤聚会,这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歌剧猫里面那些魅力四射、闪闪发光的演员和工作人员也住在魔法城堡,那天是他们的休息日.当看到幸三和家人从房间走出来,他们坚持邀请幸三一家参加聚会.那是下午3点钟,他们正在明亮的炭火上烤汉堡,幸三已经吃过午饭了,于是他问是否可以打包带走晚点吃.不行,猫先生和猫小姐说,你不能这样把汉堡存起来,你只能现在在这儿把它解决掉.这不是他第一次吃汉堡,他在在东京的麦当劳和日本连锁店摩斯汉堡也吃过.但这种明火烧烤,全牛肉馅饼的汉堡却是截然不同.
几年后回到日本,幸三回想起在魔术城堡的那个下午.他在东京的一个叫五反田的住宅小区找到了一个地方,宽敞到可以容纳一家餐馆和一个小小的花园.那是1990年,日本已经有很多汉堡店,但他们都是以快餐形式经营.(现在日本有大概2000家由日本人独立经营的汉堡店.)他开了一家真正的汉堡餐馆,中间专门设了一个烤汉堡的地方.朋友帮他设计了一份美式风格的菜单,印在牛皮纸上,上面还有一个厨师拿着锅铲在抛盘子的标志.他把这家餐馆命名为富兰克林大道7025,那是魔术城堡的地址.

松本幸三以富兰克林大街7025号命名他的汉堡店,那是他曾住过的好莱坞酒店的地址

幸三还是几乎每天都在烧烤架子旁打点,尽管他有个在身边呆了好几年的尼泊尔厨师,厨师的女儿兼任着收银员和侍应.我点了一个用澳洲牛肉做的芝士汉堡,简单却美味极了.炭火烤得恰如其分,跟肉本身配合再带出味道的层次,这在国内是如此的熟悉,可从未见过在国外也做得这么好.

松本幸三受到洛杉矶的启发而做的汉堡

我问幸三自1985年后有否重返魔术城堡或美国,"我没再去过."他说,眼中泛泪."我一直想去,可是从来没做到.整门生意都是因美国而起,这是何等让人惊叹.我在美国吃到了美味的汉堡,我要把把它带到日本."
衬衫
一家叫镰仓衬衫的日本公司于2012年在曼哈顿的麦迪逊大道上开张,离Brooks Brothers和 J. Press(均为知名服装品牌)只有几个街口,是美国预科生的偶像们常穿的牌子,行家们称之为"传统"而日本人称之为"常春藤风格".(不要介意Brooks Brothers是意大利人的而 J. Press是日本人的.)我在东京惠比寿镰仓衬衫的楼上,他们的总部里,找到了创始人贞末良雄.他穿着一件他们标志性风格的衬衫,有着鲜明领上口的扣角领,非常抢眼,贞末认为这是自己设计的本质特征.我问他为什么日本制造商要在纽约开店向美国人兜售美式风格的衬衫.

镰仓衬衫的300支衬衫,号称每英寸有20到22针

"确实,这种风格源自美国."贞末说."但是有一段时间,美国人忘记了自己的风格."
镰仓衬衫是日本制造,贞末不会通过百货公司或其他零售商来出售,因为他希望,特别是对替他生产的独立工厂来说,能够保持低价格和高利润.正如舘野于工人这个品牌,贞末怀着一种感情,那是对工厂所做事情的尊重和确保他们能在日本继续做下去强烈的愿望.
美式风格的运动跨过海洋到达另一端的日本,经过日式改良后更加频繁地回流到美国.最著名的例子可能是铃木大树,他曾是美国本土品牌Woolrich的设计总监,现在拥有自己的男装系列设计品牌,Engineered Garments,一个在纽约由日本人经营的美国品牌,从美国史料中汲取灵感,生产的服装有着独特的风格,同时在日本和美国发售.他的前雇员,长谷川晋也,现在也拥有一个布鲁克林风格的系列,Battenwear,主打产品是他对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美国户外服装的演绎.我从来没有在美国遇到有人穿这个品牌,但在京都却看到过.
部分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味道、文化和美食的全球化,在现代世界中,几乎任何东西都是垂手可得.可是日籍美国人做的远不止如此.特别之处在于,日本人的敏感让他们可以专注于那些光辉灿烂、与众不同和值得保存的美国文化,而同样的事情美国人却没有意识到.这并不是昙花一现,相反在日本文化中源远流长.想想看,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接触到由日本设计师重现或重新演绎的美国产品,这种审美也正在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您有想过美国的口味、声音、设计或风格将持续统治到未来,没有地方能比日本的商店、餐馆、酒吧和工作室能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了,他们了解我们比我们自己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