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酒师必备知识-鸡尾酒名字大全

发布于:2017-03-24 11:34
鸡尾酒的骨架形成已有百年历史,有些配方传承至今,有些则少有人知,有些可能如今只剩下了名字与传说。本期我们介绍的这15款古老配方鸡尾酒,在如今的酒吧中已经不太常见,但如果遇上懂行的调酒师,不妨和他聊聊,或许他可以为你调制一杯,感受古典情怀。
1. Sazerac 塞泽瑞克
传说,这是世界上第一款鸡尾酒。很遗憾如今我们已经无法还原从前的味道,因为配方中所用的苦精是当时咖啡店里的药剂师亲手调制的自制苦精。最原始的配方中基酒用的是一款名叫“塞泽瑞克”的干邑,但18世纪中叶时由于葡萄根瘤蚜爆发造成原料短缺,便换成了威士忌。
2. Blood and Sand 血与沙
这是一款不可考证发源地和创作者的鸡尾酒,最早出现于1930年的《The Savoy Cocktail Book》,而名字则取自1908年的西班牙小说《Vicente Blasco Ibáñez》。调制这款酒必须用“Cherry Heering”,不然味道会完全不一样。因为“Cherry Heering”不同于任何一款樱桃味的利口酒或白兰地,它是以白兰地为基酒调配的一款酒。并且从1818年开始,有很多经典鸡尾酒都限定了必须用“Cherry Heering”作为配制酒。
3.Moscow Mule 莫斯科骡子
1946年的一个夜晚,三位业界精英在纽约的一家餐厅聚会,其中一位是好莱坞知名餐厅Cock & Bull的大股东Jack Morgan,一位是伏特加公司的销售头目Rudolph Kunett,另一位是修柏莱恩公司的总裁John Martin。三位小聚吐槽工作,Jack发愁如何让自己店里的新品干姜啤酒(非酒精型姜味汽水)畅销,Rudolph想着如何再去提高销量,而John则发愁自己仓库里那1000多个铜杯怎么办。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三人突发奇想将三个东西捆绑销售,没想到这一新品马上流行起来。
由于伏特加原产于俄罗斯,所以这款被捆绑销售而来的鸡尾酒便以“莫斯科”来命名,而加入干姜啤酒这种喝法叫作“Buck”,也叫作“Mule”,莫斯科骡子就此诞生。
4.Aviation 飞行
这是禁酒令实行前的最后一款酒。为什么这么说呢?1916年时,美国已经有很多州实行了禁酒令,而“Aviation”的作者Hugo Ensslin在禁酒令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著作《Recipes of Mixed Drinks》中收藏了这款酒。
“Aviation”的起源是为了纪念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但在当时很多配方中已经拿掉了“Crème de violette”这款斯洛兰配制酒,而在禁酒令之后出版的“飞行”配方中却仍有“Crème de violette”配料的记载。对于这款酒来说,这正是其灵魂所在。“Aviation”没有紫罗兰的点缀,又怎能飞上蓝天呢?
5.Sidecar 边车
这是一款对调酒师身、法、技都要求很高的鸡尾酒。虽然调制的方式是摇合法,但要非常细腻,乃至柠檬汁都需要以完美压榨法来榨汁。如若不然,调制出来的酒会寡淡粗糙,让人不悦。
传说边车诞生于巴黎某一间酒吧里,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尾,当时的调酒师应美国陆军上尉以白兰地为基酒的要求进行创作,又以当时上尉来酒吧时骑的车子而命名。最早的有据可查的配方来自罗伯特·韦梅尔的《How to Mix Them》一书,这种三合一(基酒、橙味酒、柠檬汁)的配比方式一直影响至今。
6.Black Velvet黑色天鹅绒
如今,不少酒吧都开始着手创作以啤酒为基地的鸡尾酒。五花八门的配方层出不穷,却让人们往往忘记它最开始的样子。
“一杯黑夜里的星星,梦幻非常”出自日本动漫《王牌酒保》第二集第11话,对于黑色天鹅绒的描述。这杯酒可追溯到1861年,为纪念英女王维多利亚的丈夫英年早逝而调制的一杯以黑啤和香槟兑合出的鸡尾酒。
这杯酒虽然气泡丰富,但因为香槟的气泡是由瓶中自然二次发酵二形成的,所以口感上非常细腻,活泼但又不扎口,“天鹅绒”质感名副其实。
7.Dr. Blinker 布林克博士
“Blinker”是一种做法,在1934年由纽约著名的酒吧老板Patrick Duffy创造。而Dr. Blinker则是来自于“鸡尾酒博士”Ted,没错,就是那位研制了如今调酒时依然常用的蜜桃苦精并出版《Vintage Spirit and Forgotten CocktailTed》的人。
最早的Blinker因为用的苏格兰威士忌以及红石榴糖浆都太过细腻,香气会隐藏在酒精下,所以口感上会更加淡雅。而Ted博士这一版中,苏格兰威士忌的香气与西柚汁的清新,再加上树莓糖浆的甜美,让这款鸡尾酒优雅之余更具力量。根据Ted博士在书中的记载可知,当我们调配这款鸡尾酒时,如果不能自制糖浆,可以用树莓酱来代替,抑或是加一些树莓利口酒,都可以增加这款酒的厚重感。
8.Pimm’s Cup飘仙之杯
提起Pimm's No.1或者Pimm's Cocktail,或许所有的调酒师都不会陌生,但在日常中却渐渐被我们遗忘。关于这款酒,它的故事开始于英格兰肯特郡,有位生蚝吧的老板叫James Pimm。在1823年的夏天,他为来店里的客人自制了一种消暑利器,以金酒为基底,加上各种蔬菜水果以及辛香料调制而成,没承想,这家生蚝吧因为这一款酒火了。于是老板以自己的姓氏命名了这种饮料,并且于1859年正式开始调制这款酒。最早期的时候,在调好以后Pimm都是以啤酒杯来为客人上酒。因为这本来就是一款简单易饮,淘气又讨巧的干杯酒。
9.Caipirinha 卡帕罗尼亚
这是与“Gin&Tonic”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药酒”,在20世纪初期的圣保罗地区,人们常常用它来治疗轻微的伤寒,时至今日仍有巴西人沿用这款酒治疗风寒。“Caipirinha”原意为“乡巴佬的解馋酒”。国际调酒协会将“Caipirinha”列入正式的鸡尾酒酒单后,“Caipiriha”一举成名,在世界各地受到欢迎。
10.Negroni 尼克罗尼
这是一款曲高和寡的佳酿,因为小众,所以逐渐被人遗忘。但殊不知早在1919年,它可是风靡一时,红遍大街小巷的名角,更有人为了这款酒而造了一个酒厂,专门去生产瓶装的尼克罗尼。这个人就叫Count Camillo Negroni。这款酒是由著名的“Americano”演变而来,因客人的喜好将苏打水改成了金酒。
11.La Romas Gin Fizz 金菲士
800块一杯的酒你喝不喝?这款酒于1880年由亨利·C·拉莫斯创作于梅尔餐吧。所谓Fizz的意思是,由气泡发出的“滋滋滋”的声音。
我们常见的鸡尾酒制作流程最多不会超过6分钟,但这款Gin Fizz 摇合就需要12分钟。所以你知道为什么那么多调酒师和酒吧放弃了这么一款好喝成本又低的鸡尾酒了么?由于酒中有蛋白以及奶油这样的成分,所以需要“Dry Shake”1分钟,接着是12分钟的“Shake”,同时要求不多不少只能用40克冰才能达到最终的完美。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这杯酒最后呈现出完美的泡沫,其实已经不算是泡沫,而是打发的奶油和蛋白的混合体。
这酒好不好喝?单这一项12分钟的“Shake”就足可以让调酒师抓狂了,还是不问的好。
12.Rosita 萝西塔
不管是调酒师还是饮酒者,想到龙舌兰酒,除了玛格丽特、Tequila,或者纯饮以外,可以喝到的以龙舌兰酒为基底的酒已经少之又少了。以龙舌兰酒的浓烈和独特,在当今的调酒圈里竟找不到几款饱满又浓烈的经典鸡尾酒,这实在令人遗憾。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必须隆重介绍的就是这款萝西塔。这是一款已经找不到出处以及历史的佳酿。有据可查的便是在1988年的《波士顿先生的官方调酒指南》里可以找到这款酒的身影。
13.Monkey Gland猴上腺素
鸡尾酒为什么和猴子有关系?这里面的故事着实有点讽刺。1980年末,有位疯狂的法国籍医生为了给男性造福,能够“永葆青春”到了80岁还能娶20岁的姑娘,发明了一种手术,将猴子的生殖器切片移植到男性身上。后来人们为了讽刺这项天方夜谭的手术,往往在一些文学和电影作品中提起它。
1922年,Harry在他的著作《Harry's ABC of Mixing Cocktail Books》中收录了这款酒。它对调酒师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如果自信调酒技术一流,不妨遵循原配方,用苦艾酒来调制。
14.Rusty Nail 生锈钉
很多人可能不能接受苏格兰威士忌的浓烈,因此现在的酒吧里很少会以苏格兰威士忌调制简单配料的鸡尾酒(除Sour外,因为有酸甜的组合,再加上蛋白,会让它更顺滑)。自然,这款酒渐渐被人遗忘。
“这杯酒像一颗生锈的螺丝钉一样顺滑”,这是当年的艺术家西奥多·安德森对它的评价。有人认为“Rusty Nail”被创作于1950年,由纽约曼哈顿区“Club 21”里的一名调酒师创作。传说这名调酒师叫Norman Mackinnon。碰巧的是,让“Rusty Nail”声名大噪的“Drambuie”女主人Gina Mackinnon的儿子也叫“Norman Mackinnon”,但是否是同一个人已经不可查证。1960年,随着Gina将“Drambuie”国际化经营,“Rusty Nail”也逐渐曝光在大众面前,而且在当时上映的影片《Rat Pack》中也经常出现饮用“生锈钉”的桥段,因此带动了这款酒的流行。
有人说“Rusty Nail”也可以翻译成“实话实说”,所以当你没有勇气告白的时候,不如点上一杯。
15.Last Word临别一语
这款酒昌盛于美国禁酒令时期,没落于二战后期。对于其作者与相关典故都没有详细的记载。真正有据可查的是收录在1952年由Murray Stenson创作的《Ted Saucier’s Bottoms Up》一书中。这是十分神秘的一款酒,具有完美的平衡比例,对于调酒技术以及配比都要求苛刻。这款酒的中文名称,也有翻译成“关键一语”的,这样的翻译源于1912年的脱口秀表演家Frank Fogatry,当他被问到他的表演如何成功时,他的回答是“The Last Word”,即“关键一语”,自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