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庆咖啡培训第一期毕业心得

发布于:2019-03-20 16:48


今天的精品咖啡文化培训课的毕业时间,同学们在逐一地在一张纸上签到.我想起被要求写的作文的主题,产生了购买一杯咖啡的愿望.我们的课堂傍着一个小吧台,里面是销售咖啡的,我笃定着.学的名字不少,到嘴边却又不剩什么,我说想要一杯意式浓缩,脑海中浮现出曾经听过的描述:严寒的冬日,工作日的早晨,咖啡店的小窗口前结着一列长队,队伍朝前移动的很快,补充的速度却也不输于缩减的,意大利人们付出少量零钱,得到一杯小巧的咖啡,容量是抿上三四口,不是太大口的那种.
当晚我读了点文豪的《复活》,故事的伊始,十八岁的喀秋莎为老姑娘们磨咖啡粉,煮咖啡,洗零星衣物.成书日期即是作家生卒年之间,可见十九世纪的俄国社会就已常见这种诱人饮品了.多么奇妙,一杯咖啡诞生、被消灭,不过一刻钟的光景,在我这个个体面前,我以十九年的哺乳生物资历居高临下地打量它.而若时光轴拉长,远到我的祖先还在烈日的田间耕种,不知辛亥革命也不识丁卯,这个时间,咖啡的祖先就已飞越洋洲,同万万千妇人、官吏、平常市民的琐碎生活乃至爱情紧紧相连了.
所以到底是它在打量我,抑或我审视它?是咖啡包容人类,或者人类文化承载咖啡,给它一席之地?也许,说共生会好些.这类辩证话题呢,硬着姿态去谈的话就不大有趣了.
我于是又想起去年,我的选修课程是品酒——以其烈、其浓、其消愁与生愁而在中国人内心牢牢占据地位的一种液体.在结课作文中我这样写:且尽此杯,明月与共.酒本身是毫无意义的,猕猴只会觉得它辛辣、不饶舌头.正如山羊吃了野地的咖啡果,变得亢奋而难入眠一样,人文使自然世界变得生动.